山西:一售電公司欠繳電費超890萬元
山西能監辦近日發布《關于對欠繳電費行為的監管意見》(晉監能意 (2023)2號)。對山西亙坤光伏能源有限公司在2021年6月至12月期間未按規定繳納電費金額總計8986365.42元,提出監管意見。
監管意見書顯示:
一、依據國家和山西省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的有關規定,山西亙坤光伏能源有限公司應向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繳納2021年6月至12月期間欠付電費總計8986365.42元。
二、電費欠繳行為,違背了《售電公司信用承諾書》,屬違反交易規則、擾亂市場秩序的違規行為。
在該公司欠付電費清單中顯示,2021年6-12月間,該公司涉及零售市場電能電費、批發市場電能電費、市場運營費用、退補費用、輔助服務費用,賬單金額為9486365.42元,其中2021年4月交過一份50萬的保險,通過執行保險支付欠費50萬元,最終欠費金額為8986365.42元。其中批發市場電能電費和零售市場電能電費占據了大頭。
山西能監辦監管提示,要認真分析糾正問題,進一步加強管理,防止類似事件發生。
對于欠費的主要原因,有山西省某售電公司表示,偏差考核等因素造成的罰款大于電費返還金額,就會造成欠費電網公司的情況。山西某新能源企業分析稱,由于現貨市場分時價格波動性較大,如果風光大發時刻,遇上了現貨低電價時段,就會帶來收益大幅降低,甚至是收益為負的情況。
在電力現貨市場環境下,越來越多的新能源企業入參與交易,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消納能力,數據顯示,2021年我國新能源總體參與電力市場的比例為30%左右,2022年超過35%。
同時新能源入市也面臨著價格和偏差考核等風險挑戰。由于新能源的發電特性,使之收益風險有所增加。主要表現在風電光伏發電出力時間相對集中,導致大發時段聚集在現貨低價時段。
另一方面,是新能源出力隨機性造成的偏差考核的風險,當前各地新能源出力預測偏差仍然較大,在現貨市場中需要為預測偏差引發的平衡成本付費,即出力超出部分往往低價賣出,出力不足的部分往往需要高價被替發。
對此,新能源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風險防范能力,提升出力預測能力以及現貨市場價格預測能力,分析新能源出力特性以及與價格曲線的匹配程度,作為制定市場交易策略的基礎,并制定基于價格風險、偏差風險的對沖策略。
對于售電公司來說,在電力現貨市場交易中,現貨價格波動大,套餐設計差異化,需要以現貨價格為指引,合理把控交易風險。售電公司可以開展用戶畫像與負荷分析,根據精準的負荷特性分析與用戶畫像,制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。同時面向用戶進行更加靈活的套餐設計,并根據現貨價格特點,實現更好地用戶負荷聚類。
以下為電費清單: